第一章 豆浆泼溅事件
早读课的铃声裹着晨雾在走廊蜿蜒,我攥着塑料袋狂奔,豆浆在纸杯里晃出细小的涟漪。香樟树枝桠间垂落的露珠突然坠下,正巧砸在我发梢,惊得我脚下一滑。拐角处转出道白影时,我只来得及瞥见对方领口洇开的蓝墨水痕迹 —— 是高二(3)班那个总抱着《费马大定理》的陈砚。
“砰” 的闷响中,豆浆在他胸前绽开浅黄色的花。我慌忙去够书包侧袋的纸巾,却见他喉结剧烈滚动,目光直直锁在我胸口。“变、变态!” 我尖叫着后退,书包带子狠狠勒进肩膀,美术课用的炭笔盒 “哗啦” 掉在地上。
陈砚突然把厚课本扣在头顶,耳尖红得像要滴血:“我、我在看你校徽上的枫叶!” 他转身要跑,却被泼洒的黄豆渣滑倒,整个人撞在锈迹斑斑的护栏上。泛黄的便利贴从书页间飘落,上面画着戴红围巾的小企鹅,爪子下压着半道没写完的数学公式。
这是我和 “人形计算器” 陈砚的初遇。传闻他能用抛物线算食堂窗口排队时间,连橡皮屑都要摆成斐波那契数列。当班主任把我调成他的同桌时,我盯着他用直尺量过的课桌分界线,发现他连转笔都要顺时针三圈再逆时针两圈 —— 此刻那支笔正悬在我 59 分的数学卷上空。
“周小羽,你的卷子。” 开学第三周清晨,他的声音像生锈的合页。我瞥见他指尖捏着试卷边缘,却还是蹭到了油条油渍。他突然把卷子往我桌上一放,耳垂红得近乎透明,转身时校服下摆扫过我画满涂鸦的桌角。
当晚放学,我在抽屉深处摸到张硬卡纸。展开是工整的解题步骤,钢笔字力透纸背,末尾画着举着三角板的小企鹅,旁边批注:“笨蛋,辅助线要在∠ABC 处做垂直。” 纸页边缘的雪松香气勾人回忆 —— 分明是他总用的樱花牌橡皮。
第二章 脑内弹幕事件
入秋的银杏叶在风里打着旋儿,我枕着胳膊打盹,迷迷糊糊听见有人哼:“红酥手,黄藤酒,周小羽的马尾像金毛。”
“陈砚你找死!” 我拍案而起,炸毛的头发扫过他课本上的《宋词选》。阳光穿过他睫羽,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阴影,可耳尖红得像要渗出血珠。他慌乱地用书本挡脸,指节在桌面敲出摩斯密码般的节奏。
“你怎么知道我梦见陆游?” 我凑近时,瞥见他课本夹页的红笔批注:“9:05 她盯着黑板发呆,脑内循环‘陈砚睫毛比眉笔还长’。” 那行字旁边还画着只戴眼镜的小企鹅,正用圆规量睫毛长度。
陈砚猛地起身,椅子刮擦地面发出刺耳声响。他踉跄着摔向讲台,书包侧袋的笔记本滑落 —— 封面上的小企鹅戴着我的黄色发卡,胸前别着 “周小羽专属” 的名牌。
暮色漫进图书馆时,我在旋转楼梯间截住他。他攥着《楚辞》的手指泛白,喉结在高领毛衣下滚动:“从豆浆那天起,你的声音就在我脑子里… 像开了 24 小时直播。” 他突然蹲下,把脸埋进臂弯,“我试过用黎曼猜想转移注意力,可你昨天在便利店纠结草莓味还是原味,我连泰勒展开式都算错了。”
我望着他蜷成虾米的背影,发现他校服袖口还留着淡淡的豆浆渍。原来这个总被传 “没有感情” 的学霸,会把我吐槽食堂饭菜的碎碎念,都用钢笔抄在错题本扉页。
第三章 秘密交换协议
冷战第三日,我的课桌抽屉里多了只折纸千纸鹤。展开是陈砚用直尺画的表格,钢笔字工整得像打印体:
甲方:周小羽
不泄露 “读心术” 秘密
每日提供阿尔卑斯糖
保持 1.2 米社交距离
乙方:陈砚
每周三次数学补习
解答所有脑内疑问
附赠小企鹅涂鸦
“距离条款划掉重写。” 我用红笔圈住第三条,“上次借橡皮时你呼吸都喷我脸上了。” 他的笔尖在纸上戳出小黑洞,最后改成 “保持合理距离”,却在次日早读递来张手绘地图 —— 用荧光笔标出的 “周小羽专属活动区”,精确覆盖他课桌半径 50 厘米。
从此每日清晨,我的抽屉都会躺着包装精致的阿尔卑斯。周一的糖纸画着举公式的小企鹅,周三的戴着我同款发箍,周五的抱着草莓蛋糕 —— 因为我曾在脑内循环 “草莓味是阿尔卑斯的神”。
“陈砚,你现在在想什么?” 某天课间,我突然凑近。他正在解立体几何,铅笔 “啪嗒” 掉在纸上:“想你昨天说我‘讲题时喉结比等号还性感’… 还有,这道题辅助线应该在 D 点做平行。” 他突然用书挡住脸,耳尖从书页边缘露出来,红得像晚霞。
第四章 初雪告白事件
初雪飘落时,陈砚在操场角落堵住我。他的羽绒服拉链拉到下巴,睫毛上沾着雪粒,手里攥着的牛皮纸信封被捏出褶皱。“给、给你的。” 他闷声说完就跑,却在冰面滑倒,书包里的习题册散落一地。
我蹲下身帮他捡书,发现每本书扉页都贴着便利贴:《线性代数》里夹着 “周小羽可能喜欢的拓扑学趣闻”,《高等数学》中藏着 “笨蛋,大学要和我考同所” 的字条。最旧的《费马大定理》里,夹着张泛黄的电影票根 —— 竟是我们都没看过的《海底总动员》。
信封里是本手绘漫画。第一页画着穿黄色雨衣的女孩举着烤肠,戴眼镜的小企鹅在旁急得转圈,配文:“2015 年 9 月 1 日,便利店初见。你油渍滴在裙摆的样子,比费马的证明还让我心跳加速。”
翻到最后,小企鹅单膝跪地,用三角板拼成戒指:“周小羽,你的每个脑内弹幕,我都想成为主角。” 右下角画着初雪场景,两个卡通人物的脚印交叠成爱心。
我抬头时,陈砚正躲在篮球架后比心。他冻红的手指形状歪扭,校服口袋露出半截草莓味阿尔卑斯的糖纸 —— 那是我上周随口说 “冬天和草莓最配” 时,他偷偷换掉的日常口味。
第五章 高考倒计时:脑内剧场
距高考百日那天,陈砚突然把我拽到器材室。他耳朵通红,手机屏幕亮着某款脑电波监测 APP:“周小羽,我的‘读心术’升级了… 能看见你脑内小剧场。”
我抢过手机,页面显示凌晨三点的记录:“场景:海底世界。角色:戴蝴蝶结的企鹅(陈砚),穿贝壳裙的人鱼(周小羽)。剧情:企鹅用海带编戒指求婚,背景音《雪绒花》跑调版。”
倒计时 50 天,我的课桌堆满陈砚整理的 “高频考点漫画版”。某天晚自习,他突然敲桌:“能不能别想‘陈砚讲导数时喉结滚动像钟摆’,先记住拉格朗日中值定理?” 全班目光聚焦时,他又补了句:“我说的是后排睡觉的同学!”
高考前最后一夜,我在储物柜发现个铁盒。里面是 100 颗阿尔卑斯,每颗糖纸都画着不同场景:有我们在图书馆抢插座,有他教我画抛物线,还有张画着戴着学士帽的小企鹅和兔子,下方写着:“未来,也要继续做彼此的脑内弹幕。”
第六章 大学时光:读心术失效
滨海大学的海风卷着咸腥,我抱着《海洋生物学》教材走向实验室。陈砚的建筑系画室就在隔壁,他总踩着下课铃出现,深蓝色围裙上沾着石膏粉,保温桶里的海鲜粥还冒着热气。
“今天画了什么?” 我踮脚看他速写本,纸上是座玻璃城堡,穹顶刻着阿尔卑斯糖的螺旋纹,塔楼顶端立着戴眼镜的小企鹅雕塑。他慌忙合上本子,耳尖红得像晚霞:“没、没什么特别的。”
平安夜,他带我到学校后山。天文台穹顶缓缓打开,星图投影里藏着惊喜 —— 大熊座旁多出只发光的小企鹅,尾巴连着条由阿尔卑斯糖纸拼成的星河。
“我的读心术好像失灵了。” 他突然说,手里把玩着枚贝壳戒指,“现在要靠你亲口告诉我… 比如,你喜不喜欢这个?” 戒指内侧刻着我们初遇的日期,贝壳纹路里嵌着细小的蓝宝石,像极了他校服上沾过的蓝墨水。
第七章 职场初遇:脑内弹幕回归
毕业后,我成了海洋馆的首席讲解员,而陈砚的建筑事务所拿下了极地馆改造项目。某天讲解小丑鱼时,我在观众席瞥见熟悉的白衬衫 —— 他正用平板电脑记录,屏幕上是我讲解的实时录像,旁边标注着:“周讲解员讲到共生关系时,睫毛会扇动 12 次 / 分钟。”
情人节前夜,我加班到深夜。海洋馆走廊的地灯突然全部亮起,指引我走向新建的水母展区。陈砚站在穹顶下,身后是用亚克力板拼出的巨型小企鹅,翅膀环抱着发光的珊瑚丛。
“你的脑内弹幕救了这个项目。” 他递来设计图,每个展区都藏着彩蛋:“豆浆隧道” 的雾森系统会喷出黄豆香气,“小企鹅教室” 的课桌椅能拼成心形函数图像,最绝的是 “阿尔卑斯糖果屋”—— 穹顶是会变色的巨型草莓味棒棒糖。
“其实我一直都在‘读心’。” 他握住我冻僵的手,无名指上的婚戒贴着枚迷你企鹅徽章,“你讲解珊瑚礁保护时眼里的光,比对我设计图提意见时还认真。”
第八章 婚后日常:读心术真相
女儿糖糖三岁那天,在阁楼翻出陈砚的旧日记本。泛黄的纸页间夹着褪色的阿尔卑斯糖纸,字迹工整得像印刷体:
2015.9.1 转学第一天,便利店遇见穿黄色雨衣的女孩。她举着烤肠转圈时,油渍在裙摆晕开的弧度,恰好符合阿基米德螺线。原来心动,是计算器突然死机的声音。
2016.3.12 调成同桌的第一天。她午睡时睫毛投下的阴影,和我用 CAD 画的抛物线误差不超过 0.01mm。她头发沾到我的橡皮屑,偷偷闻了下 —— 是草莓牛奶味。
2017.12.24 初雪告白前彩排了 28 次。本来准备了钻戒,看到她画的企鹅求婚图,连夜找珠宝商改成了三角板造型。
“陈砚!” 我举着本子冲进客厅,撞见他正笨拙地给糖糖扎辫子。假发辫歪歪扭扭地挂在头顶,他鼻尖沾着女儿抹的水彩颜料:“我只是… 把观察当成了本能。”
他翻开茶几上的影集,每张照片都贴着便签:拍婚纱照那天,你裙摆的褶皱数是 137;糖糖出生时,你攥着我的手在我掌心画了 23 个同心圆;上周你说 “想吃街角的章鱼烧”,其实你盯着海报上的小企鹅看了整整 17 秒。
糖糖举着蜡笔画跑来,纸上三个卡通人牵着手:戴眼镜的企鹅爸爸,扎双马尾的兔子妈妈,还有抱着小企鹅玩偶的宝宝。“妈妈快看!爸爸说以后要给我们建座会下雪的房子!”
陈砚从身后搂住我,下巴蹭着我发顶:“现在不用‘读心’也知道 —— 你在想‘冰块脸先生,谢谢你把平凡日子过成了童话’。” 窗外的香樟树沙沙作响,当年豆浆泼溅的校服早已泛黄,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偏爱,却在时光里酿成了最甜的糖。
他掏出颗阿尔卑斯,糖纸画着全新故事:戴围裙的企鹅爸爸正在烤蛋糕,兔子妈妈和宝宝举着彩笔涂鸦,背景里飘着用数学公式写成的云朵。原来最好的 “读心术”,从来不是超能力,而是把心动熬成细水长流的温柔。
第九章 孕期插曲:未发送的草稿
梅雨时节的产检单被空调风吹得簌簌作响,我捏着唐筛报告蜷缩在诊室角落。陈砚去停车场取伞的间隙,手机在产检包里震动 —— 锁屏显示着他未发送的邮件草稿,收件人栏赫然是 “周小羽的主治医师”。
「张医生,关于上周提到的妊娠纹修复方案...」光标在附件处闪烁,下方附着二十三个 PDF 文档,文件名从《孕期皮肤弹性变化研究》到《激光祛纹技术临床对比》。最下方手写备注被扫描成图片:「周小羽说过喜欢星空,能否将治疗光斑调整为星座轨迹?」
记忆突然闪回三个月前,我对着镜子抚摸微微隆起的小腹叹气。次日梳妆台上就多了瓶鎏金质地的妊娠油,说明书夹着便签:「成分经 SGS 认证,不含香料,香味模拟你大学时总说的雪松香。」此刻窗外的雨越下越大,玻璃上的水痕模糊了他在停车场狂奔的身影,白衬衫后背洇出深色的圆斑,像极了当年豆浆泼洒的形状。
第十章 建筑竞赛:深海的隐喻
陈砚的事务所入围威尼斯双年展那年,模型室的灯光彻夜未熄。我抱着保温桶推开工作室,正撞见他赤脚踩在满地图纸上,发梢沾着石膏碎屑。巨大的沙盘里,鲸鱼骨架撑起的透明展馆悬浮在蓝色树脂 “海面”,尾鳍处嵌着枚微型企鹅雕塑 —— 正是我们初遇时他掉落的便利贴图案。
“这是给海洋馆设计的新分馆。” 他扯松领带,眼底泛着血丝,“穹顶用全息投影模拟极光,参观路线按照你讲过的珊瑚礁生态链布局。” 模型底座夹层里,藏着本素描本,每页都画着不同形态的小企鹅建筑:有的衔着阿尔卑斯糖当拱门,有的用三角板搭成瞭望塔,最新一页是戴着护士帽的企鹅,旁边标注:「等糖糖出生,要在儿童区建座会讲故事的城堡。」
第十一章 校庆重逢:未拆封的礼物
滨海大学百年校庆那日,我们在校史馆发现尘封的玻璃展柜。褪色的便利贴被装在亚克力盒里,正是陈砚高中时掉落的那张 —— 戴围巾的小企鹅爪子下压着的数学公式,旁边多了行娟秀的字迹:「其实那天我也在偷偷看你。」
管理员递来个牛皮纸袋:“有位老师说,这是陈同学高三时寄存的。” 纸袋里是未拆封的《海底总动员》DVD,碟片边缘刻着细密的摩斯密码,破译后是:「如果当年有勇气约你看这场电影,结局会不会更早到来?」糖糖突然举着冰淇淋扑过来,融化的草莓酱滴在纸袋上,晕开的痕迹像朵小小的太阳花。
第十二章 职场危机:糖纸里的密码
我策划的 “深海童话” 特展遭遇抄袭风波时,陈砚正在迪拜谈项目。凌晨三点,他的 FaceTime 准时响起,背景是沙漠酒店的落地窗。“看邮箱。” 他声音带着时差的沙哑,屏幕里他身后的白板贴满便签,每张都写着不同的维权方案。
邮件附件是段加密视频,拍摄者戴着小企鹅头套潜入竞争对手公司。画面里,我的设计手稿被摊在会议桌上,而翻页的手上戴着枚眼熟的翡翠戒指 —— 正是顾沉舟母亲常戴的款式。视频结尾,小企鹅突然转身,胸前别着糖糖送我的手工徽章。
第十三章 糖糖的秘密:铅笔盒里的宇宙
糖糖的班主任突然约见时,我正对着陈砚新设计的幼儿园图纸发呆。教室储物柜里,她的铅笔盒装满阿尔卑斯糖纸,每张都画着不同的故事:戴安全帽的企鹅爸爸在盖房子,穿潜水服的兔子妈妈在喂鱼,角落里的小企鹅举着写有「爸爸妈妈要永远在一起」的牌子。
“糖糖说,这些是她的‘家庭宇宙’。” 老师红着眼眶播放监控录像,午休时糖糖对着糖纸喃喃自语:“爸爸画图纸时会咬铅笔,妈妈讲解时会转戒指,我要把他们的星星都收集起来。” 窗外的香樟树沙沙作响,恍惚间又回到那年早读课,豆浆泼洒的瞬间,两个少年的命运开始交织成璀璨的银河。
第十四章 银婚惊喜:星空下的公式
结婚二十五周年纪念日,陈砚神秘兮兮地蒙住我的眼睛。当指腹触到冰凉的金属栏杆,咸涩的海风裹挟着熟悉的雪松气息。改造后的海洋馆顶层,他用 LED 灯拼出巨型数学公式,答案处闪烁着「I love you」的摩斯密码。
“记得你说妊娠纹像银河?” 他按下遥控器,穹顶投影切换成真实的星空,每颗星星旁都标注着我们的故事节点:2015 年便利店坐标、2017 年初雪经纬度、糖糖出生的毫秒数。玻璃地板下,幼年时的小企鹅雕塑与成年企鹅模型遥遥相望,中间用阿尔卑斯糖纸铺成时光隧道。
第十五章 暮年絮语:永远的弹幕
退休后的午后,我们常坐在临海的摇椅上。陈砚的白发里还夹着几根顽固的蓝黑色,像当年校服上的墨水渍。他总抱怨我的脑内弹幕 “比股市曲线还难预测”,却偷偷用录音笔录下我所有的碎碎念。
某个暴雨夜,他翻出珍藏的铁皮盒。褪色的糖纸、泛黄的便利贴、还有张皱巴巴的豆浆收据,最底层压着张诊断书 —— 日期是高二那年,诊断结果栏写着「强迫性思维障碍」,治疗建议处用红笔圈着:「尝试将注意力转移至特定目标」。
“其实不是读心术。” 他的手覆上我眼角的皱纹,“是你让那些不受控的齿轮,终于找到了同频转动的节奏。” 窗外的雨打在玻璃上,恍惚间又听见年轻时的自己在脑内大喊:「冰块脸笑起来像融化的冰淇淋!」而此刻身旁的老人,正将阿尔卑斯糖纸折成戒指,套在我们交叠的手背上。
尾声:无尽的续章
糖糖的婚礼在陈砚设计的海洋教堂举行。当她挽着新郎走过用珊瑚化石铺成的红毯,穹顶突然降下人工雪 —— 每片雪花都是微型的阿尔卑斯糖纸,折射出七彩光芒。
宾客席上,我们紧握的手都布满老年斑。陈砚悄悄在我掌心画圈,是当年教我解数学题时的习惯。“在想什么?” 他凑近时,薄荷糖的气息混着雪松香水。我望着远处追逐雪花的小孙子,他发间别着的银杏叶发卡轻轻摇晃:“在想… 我们的故事,大概是最甜的无限不循环小数。”
礼堂外的香樟树枝桠间,挂着成百上千的小企鹅风铃。风过时,叮铃声与海浪声共鸣,仿佛在复述那个豆浆泼溅的清晨,两个少年从意外开始,用一生写就的,关于爱与执着的,永不落幕的弹幕。